写在前面的废话:
又是一篇分类于“琐碎”的文章。
加上这篇文章,这个分类下才有三篇文章。想来这个博客在运行 hexo init
之初,我就没想过写生活向的文章。如今“琐碎”下,一篇是画,两篇是作文收集,勉强算是透露了点生活向。
想想自己喜欢的,是 HTML, CSS, JavaScript 给我带来的样式美化、多样性和自主性。不然我怎么不记到 .txt 里呢?也不知初衷是什么,唉,这样弄又有些喧宾夺主了。多年后看到,也就微微一笑,笑自己写出的东西 吧。
下面,红字和红色波浪线都是老师做的标记。红字是批语。红线大概是老师认为有想法的句子吧。
按时间排序的文章:
一
记录
运动会跳高随记我在操场上观看男子跳高。哪怕只讲跳高场地的气氛也是十分紧张激烈得了。运动员刚跳完,学生裁判和助理就飞快地冲上去把杆子重新架好,再用手推或脚踢将软垫重新压紧实,另一位运动员又跑步向前,一跃而起,脸上带着坚定和紧张。节奏之快,把观众观赛的热情都点燃了。
这时,一位跳高运动员吸引了我的注意。根据他服装上的号码牌,我得知他是四班的一名运动员。他起跳了,但没有跳过,带着杆子跌向软垫。我感觉,他脸上写满不甘心与不服输,他和教师裁判要求再跳一遍。于是,我看到他咬紧牙关,再次冲向调高杆,似乎把腿尽可能地抬高,落向软垫——但他又失败了,脚带动杆子滑落下来,杆子落到地上发出哗啦一声。这声音对他来说可能是震天动地的,意味着失败的响声。我看到他再一次向裁判要求重新跳。我从我们班作为跳高裁判助理的施同学口中得知,如果失败,这次起跳是最后一次了。忽地,我联想到了一个人的坚定和决绝,这是不太容易做到的。这一次,他像鸟儿一样轻捷,越过杆子,似乎还有些紧张,但稳稳地落到软垫上,他成功了。
我知道,在把杆子升高增加难度后,他最后一次失败了,退出了比追逐战还要激烈的跳高比赛。但能这样重复要求重新跳一次,连续跳三次的精神已经很好了,这是运动员的精神,因而留给我很深的印象。我坐在看台上喝奶茶时想到,尽管他是四班的,而我是三班的人。
运动精神感染每一个人.
想法
这篇文章是开完运动会老师叫写的(废话)。个人认为这届初中运动会不如小学的时候有那种热情、激动、高兴等等开运动会的感觉了。一方面因为延期和运动会时间的缩短,更重要的另一方面运动会项目减少、就在一个操场看、不写通讯稿,对于我来说乐趣都没了。这篇作文 30% 都不算真实感受。
至于真实事件,主要是因为有同班同学在跳高场地那儿当助理(也就是扶扶杆子)便跑到那儿和同学聊聊天。男子跳高我们班没人参加,去那儿只为聊天(还顺便当好人帮同学扔橘子皮?)。四班体委跳高,看了看,感觉那种跳了三次的事件适合写到作文里,回家一想到就写了。
至于老师的评语嘛,原话是这样写的,也不知道老师写这个是不是想到了什么。大概没什么别的深意。
**题外话:**那天有奶茶和泡芙供应,只喝了一瓶不知名品牌普通奶茶,味道还好。其他同学吃喝也蛮开心的。
二
记录
周五那些琐碎事此刻,我正坐在微格教室里,写这篇随记。自修的时间大家都很安静,只有教室里不知什么设备发出低沉且有规律的“咚咚”声,正是回忆和写作的耗时间,想想在一个半小时之前发生的琐事,我想。
下午,五点,同学们乱哄哄地换完了座位,准备排队出校。而包括我的四个人却还要留在学校里,这真的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,我在独自去往食堂时想到。几个同学吃完了饭回到教室,有打扫一会儿卫生才去微格教室准备上课。来到微格教室,看到教室的布局,让我想到了母校的微格教室,给人一种很宁静的感觉。原本着急上完课,着急回家的心绪也平静下来。在现在想,大概是这种平静才是名词里“素养”与“提升”的感觉,竟有一种置身世外的超然感。
这次科学老师上课,居然没有数学课那样急切,没有争分夺秒的感觉,甚至没有往常的节奏快。不知是我心里的主观认为还是微格教室的影响。还是给人一种宁静感,甚至悠闲,但又不是。现在想,那种感觉确实是安心学习的基础啊,不急功近利,而是宁静平和,甚至有限,轻松,太急躁反而容易犯错呢。我想。
平时的课一般上一个小时,数学课通常还要拖几分钟,因为任务太多了。但这次不一样,宁静的教室,没有是么非常紧迫的任务。科学老师只上了半个小时的课,刚好在第一节晚自习一半的铃声响起时讲完了作业,剩下的时间老师让我们自修。一切都是平静的。于是,我开始写随记,也就是开头呈现的景象,一切都给人以平静,安静的感觉。
想着想着,自修已经到了末尾,班里的同学开始吵闹起来,打破了原有的宁静,以及原有的那份奇特的心境。我意识到,我还要进行枯燥、有条不紊、节奏快的生活。生活的节奏很快,这种宁静是很难再找到了。我想找一句话来总结我的所思所想所写,但周围不再宁静,脑海中全是纷乱的思绪,如同一大片散乱的拼图,十分烦躁。突然几句话拨开纷乱的拼图“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。”“淫慢则不能励精,险躁则不能治性”。是的,无论干什么,都需要平静,需要宁静专一。宁静,不仅让人放松,还让人奋斗。
正准备盖上笔合上本子,却又有一个想法冒出来,我翻到前面看了看开头的自己,抿嘴笑了,添上一句话:
从本文开头到结尾,细微的自己变化和涂改状况能看出,这间教室和我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宁静与否吧?
“静能生慧”,一直觉得你是个能
“沉得住气”的孩子,很棒哦!
想法
因为那天开家长会,照理说是所有学生都不用上晚自习五点就回家的。但是我非常遗憾地参加了光明优倍鲜牛奶班培优班,得继续留在学校,上一个小时的 ,再写作业写到八点晚自习放学。就感觉很离谱,吐槽一下。
实际上,我们四个 的同学吃完了饭确实受老师委托回到教室打扫卫生,才去的微格教室。平常的课都在二班旁边的普通教室上,这次去微格教室大概是为了不打扰家长会吧。
那天语文课和科学课换了,上的是科学课。老师说就讲三十分钟作业,剩下时间自修,就那样做了。我大概写了五十分钟的其他作业,剩下的时间都拿来写上面这篇作文了。当时想不到写什么好,干脆直接写当时场景了。其实也是想在作文里“诉说不易”吧。
至于老师的评价。。。很难确定老师理解到的是我想写什么,甚至连我自己也不清楚了。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评价的字写得比上一篇大。
附:真不想写“
”三个字。三
地名替换
原作文中有真实地名,为了避免泄露信息,使用划掉的“占位”进行了替换。
显示为这样:占位
记录
占位旅途记在
占位,说起占位岛就让人想起连接占位岛与大陆的那座桥和“海洋”这个字眼来。又是两天后,坐在教室里,细细地回想两到四天前的事。海洋和桥,自然是在路上看到的。从
占位海边到占位岛上的路就值得一提。经过(占位占线)和占位占路,我看到了海、海港和船只。基本只在城区待着的我没见过这般略显壮观的景象,立刻被吸引了:一排排轮船靠在岸边,船身下的水些许浑黄,仿佛同船一起睡着。海港在休息,但不减其威严气势,自然很引人注目。和庞大的轮船与广阔无垠的海比起来,“小”客车自然没趣。突然间想到“海洋文化”正是这种意蕴。客车走上山路,越走越高。刹那间,眼前凭空出现一座仿佛横跨海面的桥。我的目光立刻又被桥捉了去。桥的支点是在两边的山上的,桥下面没有柱子支撑,所以看起来仿佛悬浮在海面上,桥也很高。车接近了桥,越发显得小了。还没上桥,就已觉得桥下海之广袤。走在桥上,仿佛神话中天神自由在空中行走,越过海洋。过了桥,便上了岛。又走了一会儿,到了活动基地。基地中发生的事反而没让我想到大海的悠远,似乎没什么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事。海边桥上车中,自我上的一节课更让我印象深刻得多。
海的广阔,如广阔得胸怀,容纳着船只和桥。船只和桥也容纳着其他事物。它们相互包容,相对广阔包容相对渺小的。这是海洋的精神:包容。同样地,我们也得学习传承海洋文化精神。想来,这也算是
多去外面走走,会有记很多不一样占位之旅给我带来的收获——包容和责任。
的启示.